以创建活动助推城市节水工作向纵深发展
山东省城镇供水协会
大力开展城市节水工作,创建节水型城市,是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近几年来,山东省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城市用水基本稳定的目标。目前,我省已经有济南、青岛等11个城市被命名为国家节水型城市,节水型城市数量居全国前列。
一、立足山东实际,坚持以创城活动引领城市节水工作发展
山东是我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和人口大省,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仅344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全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4。随着我省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区域性缺水、季节性缺水和生态性缺水、地下水超采、海水入侵等问题也相当突出,水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大力开展城市节水工作,积极创建节水型城市已经成为发展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节水工作,始终将水的问题摆在重要位置,2007年,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城市节水工作会议,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通知》(鲁政发[2007]4号)、《关于加强海水利用工作的意见》(鲁政发[2007]32号)等文件,统一部署全省城市节水工作;2009年,省委将创建节水型城市写入了《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鲁发[2009]21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经信委两部门精心组织创城活动,不断完善标准体系,使创建活动真正成为引领城市节水工作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从政策调研到活动策划和组织,省水协都积极参与并承担大量前期工作任务。在省水协的积极建议下,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节水型城市作为创建人居环境奖的前置条件,进一步引起了地方人民政府的重视,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城市节水事业的发展。
二、完善政策体系,确保创城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近年来,按照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部署,省水协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我省城市节水的基本情况,为开展城市节水工作、制定创建节水型城市的标准、政策提供支撑。一是全面调研城市节水工作情况。近年来,先后完成了《全省中水设施建设调研报告》、《全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调研报告》、《居住小区中水设施建设调研报告》、《关于全省城市节水管理情况的报告》等调研报告,总结分析全省情况,提出工作建议。二是积极参与创城及城市节水的有关标准、政策制定工作。根据我省城市节水发展情况和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将节水器具推广、中水回用、关停自备水、实施户表改造灯作为基本条件,规定了企业(单位)自建的中水利用设施座数和规模,限定了自备水源占城市供水总量的规模,提高了创城的准入门槛。积极引导各地城市节水工作按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要求来开展。受省厅委托,组织专家起草了《山东省城市生活用水量标准》、《企业水平衡测试报告书》、《关于规范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创建活动的通知》、《关于加强节水型卫生洁具检测工作的建议》,为创城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创城政策、标准的完善,保证了创城活动的顺利、健康发展,也使城市节水工作的效果更为显著。近年来,我省经济发展迅速,工业产值大幅度增加,城市化率以每年高于1%的速度持续增长。由于节水工作的广泛开展以及产业结构的日趋合理,万元GDP取水量由2005年的139立方米下降到2010年的72立方米,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17立方米,城市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从2005年的140升下降到2009年的127升。设区城市中有307个企业(单位)建设了中水回用设施,合计规模51.9万立方米/日。
三、坚持重心下移,积极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创建活动
企业(单位)节水工作是城市节水工作的基础,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也是创建节水型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坚持将工作重点放在平时,制定了双数年创城、单数年创企业(单位)的制度,交叉进行,已开展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创建活动7批,共评出411家节水型企业(单位)。一是抓典型引路。针对工业企业召开了全省百家节水型企业节水工作经验交流,编辑了35万多字的企业节水经验汇编。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教育厅名义召开了全省高校节水工作会议,以中国水协节水委名义召开了全国高校、宾馆(酒店)节水经验展评会议,交流各地在企业(单位)节水的经验和做法,提高城市节水工作水平。省厅评选了再生水利用示范项目,省水协评选了十佳中水运营企业,支持和鼓励发展再生水市场。二是抓人员培训。城市节水工作技术性很强,协会注重发挥全省的人才优势,组织专家到各个城市开展城市节水培训。近两年先后组织节水培训四期,累计培训人员270余人。增强了基层节水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城市节水人才。三是抓创建质量。针对部分城市为创建而创建的情况,规定了每批推荐企业(单位)的名额限制,细化评分标准,对每个申报企业(单位),组织专家全部到现场考核打分,要求节水工作不仅有基础,而且工作有亮点、特点,涌现出了一批节水工作先进典型。
四、发挥协会作用,协助主管部门做好创城的基础性工作
根据省厅安排,在创建节水型城市的具体工作中,协会坚持服务为主的方针,比较突出的是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完善专家库制度。由协会牵头,建立了由高校、设计院、节水办等单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库,按规划、给排水、工业等不同专业分组,随机抽取专家开展创建评审工作,独立开展工作。坚持专家预审、现场评审、综合评议的审查制度,确保评审工作公平、公正、公开。二是注重了前期指导。特别在预审把关阶段,结合日常工作情况,将基础条件薄弱、只注重结果的城市在首轮就予以淘汰,对基础较好、基本条件满足的,给予大力指导和扶持,帮助各市完善申报资料和基础材料,受到各城市的欢迎。目前,我省国家及省级节水型城市(县城)共25个,50%的设市城市创建成为节水型城市。
去年以来,我省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部分城市供水水源形势十分严峻,省厅及时布置开展了抓节水保供水工作,创建节水型城市中的一些管理措施、机制很好地发挥了作用,为应对旱情发挥了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