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协 | 协会机构 | 协会动态 | 水业新闻 | 热点专题 | 行业手册 | 招标信息 | 会展信息 | 学术论坛
企业之窗 | 求职招聘 | 行业论文 | 行业专家 | 书籍下载 | 工程范例 | 行业分析 | 下载专区 | 会员专区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协会制度
     组织机构
     第一届理事会
     主要领导
     省级协会
     协会会员
     联系方式
    水协机构           更多
 秘书处
 科学技术委员会
 供水专业委员会
 排水专业委员会
 节约用水工作委员会
 设备材料工作委员会
 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
 企业文化工作委员会
    协会会员            更多
北京市城镇供水协会
辽宁省城镇供水协会
天津市供水管理处
天津市城镇供水协会
河北省城镇供水协会
太原市自来水公司
呼和浩特市自来水公司
包头市供水总公司
    地方水协            更多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
  天津市水协
  上海市供水行业协会
  内蒙古水协
  山西省城镇供水协会
  黑龙江水协
  吉林省城镇供水排水协会
  江苏省城镇供水协会
地下水污染防治难在何处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  发布时间: 2011-08-30  【进入论坛】


 

 地下水污染防治难在何处

 

  日期: 20110830  来源: 科学时报  

  □记者 潘希

 

  “过去对地表水的关注多一些,而对地下水的关注不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卢耀如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表示,近几年,有关部门和专家一直在呼吁解决地下水的污染问题。

  8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据了解,目前我国地下水开采总量已占总供水量的18%,北方地区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业用水和33%的农业灌溉用水来自地下水。全国657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环保部数据显示,我国90%城市的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受有机和无机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污染。

  “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的状况确实比较严重,但监测网络却不健全。不治理的话只能加剧其恶化。”卢耀如解释说,我国地下水污染主要是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两个方面。

  对此,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汪集旸对《科学时报》记者说:“最严重的就是面源污染,原因在于我国农业上使用的化肥量很大,其中氮、磷等元素会渗透进入地下水,污染水质。”

  而点源污染也不容忽视,根据汪集旸的了解,目前一些垃圾填埋场、废矿石填埋场、工业排放污水等,有相当一部分有害物质和元素都进入到地下水中。

  《规划》确定了工作目标:到2015年,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初步控制地下水污染源,初步遏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全面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到2020年,对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实现全面监控,重要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得到基本保障,重点地区地下水水质明显改善,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提高,建成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

  尽管目标明确,但“到2020年改善地下水水质,还是有相当难度的,时间也比较紧迫”,卢耀如认为,地下水的监测相比地表水要难得多,主要在于对深层地下水的监控。目前,国土资源部下设的环境监测站多数只监测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

  “2015年的目标相对比较好实现,但2020年的目标要求还是十分高的。从今年开始算,还有不到十年的时间。”汪集旸说,从《规划》可以看出,现在国家非常重视地下水污染治理,投资的力度也会比较大。

  汪集旸说,地下水的流动速度非常慢,不像长江、黄河等地表水的流动速度那么快。因此,地下水污染之后的修复非常困难,污染物会长时间聚集在地下,监测起来难度很大。

  国际上的相关事例也表明,要尽早对地下水污染采取措施。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在工业发展时期忽视了对地下水的保护,致使多年之后,投资了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治理地下水污染,其结果却收效甚微。

  所以,“我国现在出台《规划》还是很及时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卢耀如认为,我国应先从重点地区尤其是大城市的地下水监测和治理入手,“首先是要保障地下水作为饮用水的安全性”。

  汪集旸说:“《规划》出来后,并不意味着政府把钱投进去,任务就能完成了,最重要的是要有部门去抓这件事情,真正做出有效果的工作。”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9164号-1 京ICP备12049164号-2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805
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导航 - 投稿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