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展推荐工作,推动企业认真贯标
安徽省城镇供水协会
为全面贯彻实施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确保供水水质全部指标(106项)达到新标准,中国水协于2010年7月至今,已开展四批次达标城镇供水厂推荐工作。安徽省水协积极响应中国水协的号召,大力宣传,认真贯彻,向全省各市、县供水企业多次下发文件,在行业内召开会议、组织检查、交流经验。截至目前,安徽省共有22座达标水厂获得中国水协通报表彰,其中第一批4座水厂;第二批6座水厂;第三批12座水厂。全省达标水厂生产能力已达316.5万立方米/日,占到全省总供水能力的58.6%。
确保城镇供水安全,是支撑城市发展,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保障。为了实现2012年7月1日起,我省城市供水水质全面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几年来,安徽省水协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做了大量工作。
一、组织会员单位认真学习新标准、积极宣传新标准
新国标是2006年12月29日发布的,与原标准相比,水质指标由35项增加到106项,增加了71项修改了8项,并要求全部指标最迟于2012年7月1日实施。可谓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困难大。首先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省水协于2007年和2008年连续二次召开有各市县供水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相关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宣贯大会,强调《标准》修订和实施的重要性,分析新《标准》执行中供水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实施新《标准》的方法和计划。2011年6月1日中国水协在嘉兴召开的城镇供水水质保障技术暨推进新国标实施研讨会后,省水协又立即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贯彻会议,召集各地供水企业汇报贯标进度和存在问题,进一步落实我省各地供水企业的贯标工作。与此同时省水协还多次举办新国标培训班,聘请专家讲课主动与生产检测水质仪器的企业联系,组织供水企业化验人员参观实习。帮助广大供水管理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全面系统地了解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各项指标,掌握新标准水质监测与水质检验的新方法、新技术及城市供水工艺优化及净水处理新技术,改进常规处理工艺,提高供水水质。
二、积极配合省住建厅城建处做好每年一度的全省供水水质专项检查工作
新国标2006年颁发后,省住建厅领导高度重视,厅城建处牵头,省水协积极配合,每年都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供水水质检查,对我省17个省辖市供水企业的原水、出厂水、管网水水质,主要净水原材料质量,水质检验机构、人员、设备、检测能力,水质管理制度以及执行新国标情况等,进行检查。检查工作由省水质监测网各成员站承担完成。全省县级水司的检查工作则由各地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各检查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水质检测、水质管理情况调查、及水厂消毒设施运行情况等内容的检查任务,最后省住建厅发文通报检查结果。自2007年起,出厂水、管网水水质检测指标由原来的35项过渡到新国标106项。2011年在全省组织的水质检查中,对照国家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出厂水、管网水42项常规指标全部合格的城市达到16个,只有一个市地下水氟化物超标。通过水质检查,找差距,促整改,互比互学,大大加快了我省各市、县供水企业达标的进度。这项工作也得到了各市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供水企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全省水质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有力地促进了城镇供水水质的稳步提高。
三、组织调研活动,督促企业制定管网改造规划和实验设备投入计划
要实施国家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供水企业有大量工作要做。各地要根据水源特点,结合本地实际,对制水工艺进行改造;城镇老旧管网需要更新或改造;城市供水企业水质监测能力建设要加强,人员素质要提高。为了摸清各市县供水企业现状,省水协通过发表格登记、现场调查、开会提出要求等,组织会员单位针对实施新国标这一目标,督促企业制定供水管网改造规划和水质实验设备投入计划,在此基础上,省水协汇总编制了全省供水设施建设和供水管网改造规划。一方面各地供水企业根据编制的规划有计划地进行贯标投入,积极向国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汇报,解决贯标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配合省住建厅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资金的投入,六年来,全省争取国债达15.4亿元用于供水设施建设和管网改造,有力地保证了城镇供水水质向国家新标准的过渡。
举两个例子:合肥供水集团积极贯彻新国标,自标准发布之日起,为使供水水质与“新国标”全面接轨,按照《城市供水行业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对现有水处理工艺进行技术改造:采用投加有机高分子物质HCA助凝;投加粉末活性炭、除臭剂等进行深度处理;推广使用V型滤池高效过滤工艺;在部分水厂应用了国内领先的神经网络全自动加料控制系统;并积极探讨“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的应用,以解决可能面临的两虫和氯消毒副产物超标等问题。
为确保供水水质,合肥供水集团公司制订了制水厂浊度内控标准为0.3NTU以下的高标准,在水厂日常运行中抓住关键性运行指标,通过降低沉淀池出水浊度、控制滤后水浊度、安装在线浊度仪、余氯仪等,还通过科学加氯去除水中细菌和大肠菌群并降低副产物风险等措施,全面实施质量控制,层层落实水质责任制,保证水质内控指标的完成,提高了管网供水水质。
按照合肥市委、市政府“要确保全市人民都喝上优质水”的要求,合肥供水集团积极使用上游来自大别山区优质的董铺水库水,近年来投资1900万元对董铺水源厂进行扩容改造,并致力饮用水源保护,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水源厂加强对取水头部的巡查,取水头部安装闭路监控装置等,实时监控取水点情况,在源水厂设立了源水生物预警池,通过在原水中放养鱼苗进行生物监控。各水厂厂区内除安装各种水质在线仪表对水源水进行实时检测外,同时设置源水生物预警池。
新国标颁布后,合肥供水集团加大对水质检测中心的投入,先后投资近1000万元招标购买了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吹扫捕集、两虫检测设备等大型进口分析仪器,并建成了局部百级、环境千级的高等级生物实验室。积极开展化验人员的培训,通过各种形式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在参加的历次全国水协组织的水质检测质控考核中,均取得满分的好成绩。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合肥监测站(合肥供水集团水检中心)也于2008年7月1日比规定期限提前四年完成新标准所有106项的检验,并通过国家认证。
合肥市供水集团由于在水质管理和水质处理工艺上重科技、高投入,供水水质不断提高,近年来,合肥供水集团各出厂水水质合格率均为100%,管网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均在99.9%以上。合肥供水水质经检测已全面符合新国标,提前四年达到新国标的要求。
第二批次达标的歙县自来水公司二水厂,原水取自丰乐水库,该水库位于著名风景区黄山脚下,没有工业污染。但是由于水库缺乏科学管理,上游水产养殖和周边农业面源污染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比较严重,特别是4、5月份,原水中的耗氧量和氨氮指标超标,造成水体有异味,用户及媒体对此反映强烈。加上原水PH值忽高忽低,跨度较大,影响净水剂使用效果,给水处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使一些指标很难控制在正常范围。
为解决这一难题,公司邀请专家对水库水进行实地调研,检测收集各种数据,从源头做好水源地的保护工作。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而导致原水水质更加恶化,提出建议报告给政府。通过市人大代表就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问题专门提交议案,引起黄山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丰乐水库水源保护工作组,副市长担任组长,市人大代表进行督办,通过取消网箱养鱼,将水库的主要功能由发电转到保障供水,流域内乡村源水保护工作逐步落实,水库水质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做好源水保护工作的同时,歙县自来水公司也深深意识到,水厂自身必须提高应对能力,通过制水工艺改造和技术创新来确保自来水水质达标。
为此,歙县水司一是加强了员工专业技术的学习培训力度。通过分批选派人员前往取用太湖水作源水的江苏无锡、苏州等兄弟水司考察学习;请合肥市水司、江苏溧阳水司的专家到现场指导;派人参加在吴江举办的第一届中国水环境嗅味问题及控制技术研讨会等方式;学习他们先进的除藻技术和经验,快速提高化验室人员和有关技术岗位职工的专业技能,了解掌握了酸碱度调配、藻类检测处理、异味消除等水处理新技术。
二是积极争取政府150万元的资金支持,改造提升传统工艺。歙县二水厂的水处理净化工艺、净化设施是按照传统的常规净化工艺设计、建设,对高含量藻类原水处理能力有限。公司在保证原来常规水处理净化设施、净化工艺功能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大胆进行技术创新,新建了粉末活性炭投加装置,将平流池改造成平流气浮复合池,将沉淀排污工艺改造成气浮排污工艺。气浮工艺主要是向水中加入空气,对水质不仅没有不良影响,反而使原水增加了一次曝气过程,丰富了水中的溶解氧,还可部份消除水中异味,口感更好。同时购置了藻类检测、氮磷检测设备,添置了酸碱度调配设施。通过这些改造和提升,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较好解决了除藻、除异味和低温低浊度水处理难题,出厂水浊度正常可达0.04NTU以下,大大提高了二水厂的净水处理能力。经省科技厅查新为我省首创,其中的两项技术已获国家专利局备案。
2011年2月,经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合肥监测站采样检测,歙县二水厂出厂水水质指标(106项)全部达到国家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成为我省第一家县级达标水厂,获得中国水协的通报表彰。
四、举办全省水质分析质控考核活动
全省城市供水行业水质分析质量考核每两年举办一次,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化验人员的考核,提高供水企业检测水平和分析能力,确保检测方法和数据的正确无误。考核具体工作由省水协水质监测网合肥监测站和省网其它各市水质监测站共同实施。考核所用样品均由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提供。至2011年止,省水协这项活动已举办过6次。通过水质检测和考核,既监督了各实验室的分析操作技能,又体现了我省供水行业的整体水平,同时也为各实验室间展示自我现状、交流技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从这几年开展的全省质控考核工作中可以看出,我省供水行业水质检测质量和水平的迅速提升,以及各供水企业在保证实施新国标上的投入。
自推荐城镇水质达标水厂活动开展以来,省水协秘书处积极与中国水协、上报水厂供水企业联系,解疑答惑。现第四批达标水厂推荐正在进行中,省水协将继续做好此次推荐工作。
尽管目前我省一些市县受条件制约,供水水质一时难以达到新标准的要求,尽管新标准还有近半年的宽限期,但我们不能等待,要在思想上、技术上、物质上和管理上积极做好实施新标准的各项准备工作;严格要求各地供水企业加大投入,改进工艺,加快供水管网改造;要建立健全供水生产、水质检验制度,强化生产管理,严格检验程序。各地供水企业要高度重视水质监测工作,设备不足的要添设备,人员不足的要加人员,要加强对原水、出厂水、管网水的监测,实现供水水质全过程动态管理,全面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使全省供水水质早日达到新标准的要求。为保障城镇供水安全,促进城镇供水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