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科技 加快建设 加强监管
全面提升江苏城镇水务工作水平
江苏省城镇供水协会
城镇供排水基础设施关系国计民生,是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江苏省委、省政府把提升城镇供排水基础设施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六大战略”、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全力推进“八项工程”的重点工作来抓,依托科技进步,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基础设施建设、自来水深度处理改造、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提标改造,加强城镇供水、污水处理企业规范化运行管理考核和监管,全面提升饮用水水质,改善城镇水环境质量,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到2011年底,全省城市供水总规模达到2252万立方米/日,其中深度处理能力达到383.5万立方米/日,供水管网总长度68635公里,全省城乡统筹区域供水人口达5133万人,乡镇覆盖率75%,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全省建成436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主干管道36500公里,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250万立方米,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5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7%; “十一五”期间,城镇污水处理厂COD减排量占全省总减排量的70%。主要做法如下:
一、出台法规政策,规范支持行业发展。为保障饮用水安全,改善城镇水环境,确保城镇供排水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省人大常委会先后出台了《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江苏省通榆河水污染防治条例》、《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和《江苏省城乡供水管理条例》,对禁采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保护、城乡统筹区域供水、供水安全保障、二次供水、供水水质和服务、节约用水、城镇水污染防治等工作进行了有效规范。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饮用水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制定了《防控太湖蓝藻暴发确保安全度夏实施方案》、《江苏省太湖蓝藻暴发应急预案》等;为推进城乡统筹区域供水规划的实施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出台了《苏锡常地区区域供水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江苏省省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江苏省城市污水处理费管理办法》、《关于加强自备水源用户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工作意见的通知》等。
二、制定相关规划,引导推进设施建设。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并由省政府批准实施了《苏锡常地区区域供水规划》、《宁镇扬泰通地区区域供水规划》、《苏北地区区域供水规划》、《江苏省城市供水水质提升实施计划》和《江苏沿海地区城镇安全供水设施规划》,并将供水安全和区域供水规划实施工作纳入《全省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为有序推进我省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组织编制了《江苏省城镇污水处理“十二五”规划》、《通榆河沿线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规划》、《南水北调东线江苏省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实施方案》、《江苏省沿江城镇污水处理规划》、《江苏省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规划》等。
三、依托科技进步,助推城镇水务发展。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探索符合我省实际的城镇供水、污水处理技术和工作模式,推动城镇供排水行业又好又快发展。借助水专项和省建设科技课题研究,针对江苏不同地表水水源特点,确定了适宜的自来水深度处理和应急处理技术;无锡、南京等地开展了城市供水系统的水源污染风险分析、应急能力评估与建设方案研究;为解决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厂一级A排放标准问题,省财政拨出专款3000多万元,面向全国公开招标,择优选择研究单位,开展江苏省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技术攻关,并出版了《江苏省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建设技术导则》,研究成果获得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同时,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全省一半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我们还组织开展江苏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探索适合我省特点的污泥处理处置途径。“十二五”期间,我省将依托国家水专项——太湖流域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管理技术与综合集成课题,以无锡、宜兴、苏州和吴江四市示范工程为依托,开展水源调配、水质在线监测预警、饮用水深度处理、城乡输配水系统安全、二次供水水质保障等研究,形成太湖流域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管理和政策综合集成平台,全面提高太湖流域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度。
四、加快设施建设,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为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省政府于2007年转发了《省卫生厅省建设厅关于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苏南、苏中、苏北地区总体按照超前于标准规定的时限实现饮用水达标。为推进供水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步伐,对照标准要求对城市自来水厂原水水质、水处理工艺和出厂水水质进行评估,对原水和出厂水水质不能稳定达标的,要求全面开展自来水深度处理工艺改造。根据近4年来连续监督检测的结果分析,全省自来水厂出厂水水质的非常规指标基本全部达标,除苏北部分城市由于设施比较陈旧、原水水质不能稳定达标,导致出厂水浊度、耗氧量指标偶尔超标外,全省生活饮用水106项指标达标情况良好。完善落实应急处理工作措施。按照“多水源、强监测、快应急”的工作思路,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快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形成“双源供水,双重保障”能力,目前全省63个市、县(市)中,已有50个建成第二水源、应急备用水源,有6个正在建设,其它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强化监测预警工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供水水质检测确保城市安全供水的通知》,对工艺流程主要水质指标进行全流程高频次监测,建立供水与环保水质在线监测数据联网共享、建立水源地日常巡查机制、加大对特征污染物的检测频率,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告知、早处理”;完善落实应急处理工作措施,做好应急处理设备的维护保养、应急处理药剂的储备。加强供水水质检测能力建设。为提高全省城市公共供水企业水质检测水平和能力,合理布局供水水质检测能力,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研究制定了《江苏省城市供水企业水质检测实验室等级能力建设指导手册》,要求各地加强水质检测能力建设,建成与供水规模相适应的水质等级实验室,并于2012年底前全面完成实验室能力建设的现场评定工作。
五、坚持城乡统筹,统筹城镇水务发展。城乡统筹区域供水是通过城市供水设施“达镇、通村、入户”,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是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也是解决广大乡镇和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的根本出路。2000年以来,江苏各地根据省委、省政府确立的城乡统筹区域供水规划实施目标,全力推进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工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苏南和沿江地区基本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供水,苏北地区也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整体推进。在推进乡镇污水治理过程中,我们积极培育、总结和推广以宜兴市为代表的城乡污水统筹处理“四统一”模式,即坚持“统一规划”,由县(市、区)对所属各镇、乡的污水处理厂与管网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坚持“统一建设”,由县(市、区)统一设计,统一资金筹措,统一组织建设实施;坚持“统一运行”,通过组建运营公司实现统一运行和管养;坚持“统一监管”,通过健全法制、全面实施排水许可制度,实现统一监管,确保污水处理稳定达标。
六、加强考核督察,规范行业运行管理。为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监管,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督查考核制度,并将督查情况及时上报省政府、通报各地政府,以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制定下发了《江苏省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评价标准》,部署各地开展城市供水安全达标考核工作,将考核结果在全省通报,对考核不达标的城市提出限期整改要求;结合江苏的水情特点,突出太湖、淮河地区供水安全保障工作重点,对太湖、淮河地区饮用水安全保供工作定期进行督察、调研、指导,对发现的问题发出督查通报督促各地整改落实;做好供水水质督察工作,每年对全省主要地区城市供水丰、枯水期原水和出厂水水质106项全分析,针对存在的水质问题印发整改通知书要求地方加强整改;开发《江苏省城市供水水质报告和监控系统》,建设了覆盖全省所有城市供水企业原水和出厂水水质监控系统,实现实时、动态监控全省水质情况;加大供水设施建设进度考核力度,每年将供水设施建设目标纳入省政府年度重点工作下达地方执行,年终对各地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和“以奖代补”政策,下达年度补助资金;并进一步建立目标责任制,定期检查各地实施进度,督促各地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确保规划顺利实现。为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努力提高我省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水平,我们会同省有关部门提请省政府出台了《江苏省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对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考核、台账制度的建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根据《江苏省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要求,认真落实排水许可制度,强化政府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监管,加强对接入的工业废水的控制和管理,减少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不利影响;制定了《江苏省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考核标准》,组织专家逐个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对运行管理不善的污水处理企业进行通报批评,并督促整改;制定了《江苏省城镇污水处理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进一步加强我省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管理;制定了《江苏省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台账范本》,建立健全运营台账管理制度,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水平;建立了城镇污水处理信息核查和评估制度,强化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
七、选树典型示范,提高设施建管水平。为加快我省城乡统筹区域供水规划实施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充分发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减排效益,我们启动了“城建示范工程”建设工作,并通过对昆山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无锡市控源截污、苏州市污泥干化等一批项目的指导和培育,以点带面推动我省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水平提升。同时,通过召开全省城乡统筹区域供水推进会、江苏省城市供水水质深度处理现场会、全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工作会议和现场交流会等方式,在全省推广昆山市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无锡市控源截污等城建示范工程的工作经验,全面提高我省城乡统筹区域供水、自来水深度处理工程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