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协 | 协会机构 | 协会动态 | 水业新闻 | 热点专题 | 行业手册 | 招标信息 | 会展信息 | 学术论坛
企业之窗 | 求职招聘 | 行业论文 | 行业专家 | 书籍下载 | 工程范例 | 行业分析 | 下载专区 | 会员专区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协会制度
     组织机构
     第一届理事会
     主要领导
     省级协会
     协会会员
     联系方式
    水协机构           更多
 秘书处
 科学技术委员会
 供水专业委员会
 排水专业委员会
 节约用水工作委员会
 设备材料工作委员会
 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
 企业文化工作委员会
    协会会员            更多
北京市城镇供水协会
辽宁省城镇供水协会
天津市供水管理处
天津市城镇供水协会
河北省城镇供水协会
太原市自来水公司
呼和浩特市自来水公司
包头市供水总公司
    地方水协            更多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
  天津市水协
  上海市供水行业协会
  内蒙古水协
  山西省城镇供水协会
  黑龙江水协
  吉林省城镇供水排水协会
  江苏省城镇供水协会
震后应急知识小手册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  发布时间: 2008-05-20  【进入论坛】


震后应急知识小手册

1、震后自救

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

(1)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

(2)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3)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4)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5)寻找和开避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6)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

(7)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的有人时,再呼救。

发生地震后,如果被困在废墟中,首先要保持镇定,尽量选择有支柱的地方避险,等待救援。在专业医疗救援队到来之前,如果发生骨折,可以寻找木条、木板甚至擀面杖等,用布条捆扎起来,起到暂时固定作用。如果伤口流血,可以用干净的衣物在伤口处进行简单的加压包扎。

2、震后互救

震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崇高美德。

抢救时间及时,获救的希望就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室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唐山大地震中有几十万人被埋压在废墟中,灾区群众通过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压人员重新获得生命。由灾区群众参与的互救行动,在整个抗震救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2.1地震发生后如何寻找寻被压埋的人?

利用救助犬和测定微量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对遇险者定位。但为了抢救时间,也可以用简易的方法找寻被压埋的生存者。一是问,向了解情况的生存者询问,了解什么人住在哪些建筑内,震时是否外出,有什么生活习惯等,从中寻找可靠的线索。二是看,观察废墟叠压的情况,特别是住有人的部位是否有生存空间;也要观察废墟中有没有人爬动的痕迹或血迹。三是听,倾听存活人员的动静。听的方法是:要卧地贴耳细听;利用夜间安静时听;一边敲打(或吹哨)一边听。有时你敲他也敲,内外就联系上了。四是分析,分析倒塌建筑原来的结构、用处、材料、层次、倒塌状况,判断被压埋人员的生存情况。

2.2震后救人时间要快

震后救人,力求时间要快、目标准确、方法恰当,互救队伍不断壮大的原则。具体做法是:先救近处的,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不要舍近求远;先救容易救的人,这样,可迅速壮大互救队伍;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可使他们在救灾中充分发挥作用;先救“生”,后救“人”。唐山地震中一农村妇女,每救一个人,只把其头部露出,避免窒息,接着再去救另一个人,在很短时间内使几十人获救。

2.3救人的方法

应根据震后环境和条件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就是将被埋压人员,安全地从废墟中救出来。

通过了解、搜寻,确定废墟中有人员埋压后,判断其埋压位置,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埋压人员的安全。一是使用的工具(如铁棒、锄头、棍棒等)不要伤及埋压人员;二是不要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压人员再次遇险;三是应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人,挖扒中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四是埋压时间较长,一时又难以救出,可设法向埋压者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其生命。

在进行营救行动之前,要有计划、有步骤,哪里该挖,哪里不该挖,哪里该用锄头,哪里该用棍棒,都要有所考虑。

过去曾发生过救援人员盲目行动,踩塌被埋压者头上的房盖,砸死被埋人员,因此在营救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分析和行动,才能收到好的营救效果,盲目行动,往往会给营救对象造成新的伤害。

2.4施救和护理

先将被埋压人员的头部,从废墟中暴露出来,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以保证其呼吸畅通,对于伤害严重,不能自行离开埋压处的人员,应该设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围的埋压物,再将被埋压人员抬出废虚,切忌强拉硬拖。对饥渴、受伤、窒息较严重,埋压时间又较长的人员,被救出后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强光刺激,对伤者,根据受伤轻重,采取包扎或送医疗点抢救治疗。

2.5如何选择临时的安全住处?

震后要避开山洪地带,选择地势较高、干燥、空气新鲜、坡度不大的山坡上,就地取材,搭建高棚、挂蚊帐,搭建临时住所,以利雨水排除和防有害昆虫叮咬。另外,搭建临时厕所时注意选择下风口、远离河流,防止污染饮用水。

3 震后传染病防护

3.1地震灾后需严防传染病

地震灾后应特别注意虫媒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经接触和土壤传播的疾病的预防工作。以下介绍了一些地震灾区群众和救援人员应注意的预防传染病常识。

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黑热病等虫媒传染病,应采取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在受灾期间,主要应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蚊虫叮咬,夜间露宿或夜间野外劳动时,暴露的皮肤最好涂抹防蚊油,或者使用驱蚊药。

平时还应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净水片)消毒生活饮用水;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受潮霉变的食品,不吃死亡的禽畜,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和蔬菜。要及时消除垃圾、污物,做好环境消毒,管理好粪便、垃圾。

由于地震房屋倒塌、地面裂缝、山体坍塌、江河污染等原因,造成人员外伤,易引起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和经土壤传播的疾病的发生。灾区群众应注意,破损的伤口不要与土壤直接接触。如果条件允许,对各种原因引起皮肤破损的人员应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伤口进行清创和缝合,严重的应送医院救治。

此外,还应加强人与人之间和畜与畜之间的疫情监测,及时与畜牧兽医部门互通信息,以便有效处置首发疫情,严防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炭疽等疾病的发生或流行。

3.2喷洒消毒水防疫情

灾后,疫情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避免传染病的大规模爆发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棘手问题。当年唐山地震发生之后,政府调集大量飞机在唐山上空喷洒消毒水。由于消毒措施到位,因此灾后唐山未发生大规模疫情,甚至连蚊子苍蝇都没有。

3.3震后防止中毒适用小技巧

震后初期饮食业和家庭的厨具、餐具以及主、副食品被压埋在废墟中,灾民主要靠救济食品生活。饮食卫生工作的重点是做好救灾食品的卫生监督,对挖掘出的食品进行鉴定,确定能否食用。

(1)派专人对救灾食品的贮存、运输和分发进行卫生监督。救灾食品不得与汽油、杀虫剂、毒鼠剂以及其他毒物一起贮存,不得用同一车辆运输。食品仓库和堆放食品的地点要干燥、通风、清洁。发放食品时要派卫生防疫人员把关,对生霉、腐败、浸水和被污染的食品以及膨胀、漏气与严重锈蚀的罐头,禁止发放食用。

(2)对挖掘出的食品进行检验和质量鉴定。对从冷冻库内挖出的肉类食品要经卫生检验队检验,明显腐败变质者深埋,轻度腐败者炼工业油;未腐败者经高温处理可供食用。对砸死的牲畜除经兽医人员检验确定可食者外,一律作深埋处理。

(3)恢复工作的食堂,饭店要有防蝇设备,要保证供应的食品清洁卫生,要创造条件对食具作到用后洗净、消毒。饭菜要烧熟煮透,现作现吃。严禁出售腐败变质食物和病死的禽、畜肉。饮食服务人员身体要健康,至少无传染病。

(4)加强饮食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要求人人不喝未经消毒的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不洁食物。

3.4.震后如何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地震灾区的每一位公民,都应力求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注意身体健康。要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气管炎、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特别是老人和儿童要特别注意防止肺炎。要吃一些咸菜,补充体内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盐分和水分,预防中暑。

3.5如何做好临时居住环境的卫生?

震后管好粪便是群众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卫生防疫人员要指导居民选择合适地点,利用就便材料,建应急公共厕所,要求做到坑深(1.5米深)、窄口(50厘米宽)、加盖,四周挖排水沟,外围草帘。建临时垃圾坑及污水坑。要定期喷洒杀虫剂。发动群众建立震区卫生公约,并教育群众自觉遵守。

3.6.震后灭蚊蝇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飞机喷药杀灭:用飞机进行超低容量喷洒杀虫剂灭虫,具有高效、速效、面广、费用低等优点,是大面积杀灭蚊蝇的理想方法。当飞机高度为20米,速度为44米/秒,在无风或微风的气象条件下喷药,每小时喷雾面积为1.4万~1.9万亩。用马拉硫磷、杀螟松、辛硫磷、害虫敌乳剂或原油,每亩喷洒50毫升,杀蚊蝇效果可达90%以上。但飞机喷洒杀虫剂受气象、地面建筑物及植被等条件限制,而且只能喷到地物表面,对室内、倒塌建筑物的空隙以及地下道内的蚊蝇则喷洒不到。同时有大量药物在到达地面前就随风飘逸,起不到杀虫作用。因此,对飞机喷洒不到的地方和气象条件不适用时,必须依靠地面喷洒。

地面喷药杀灭:对面积较大的居民点、坍塌的建筑物、厕所、粪堆、污水坑、垃圾堆以及挖掘、掩埋尸体现场等处进行喷雾,居民简易防震棚内、外都可喷到。对分散的居民点室内和面积较小道路窄狭的地点,以及山坡、滩头等机动车辆难以到达的地方,可用手动压缩式喷雾器、静电喷雾器以及小型手提喷雾器。

用烟剂熏杀:对室内、地窖、地下道等空气流动较慢的地方和喷雾器喷洒不到的地方,可用666,敌敌畏、敌百虫、西维因、速灭威等烟剂熏杀蚊蝇。也可用野生植物熏杀。

多种杀虫剂混合使用或交叉使用,以防止蚊蝇产生耐药性,降低杀灭效果。

3.7.如何做好尸体的防臭?

尸体挖埋作业小组要配备消毒人员。消毒人员要紧跟作业人员边挖边喷洒高浓度漂白粉、三合二乳剂或除臭剂。将尸体移开后,对现场要再次喷洒除臭。要将尸体用衣服、被褥包严,装塑料袋内将口扎紧,防止尸臭逸散,并尽快装车运走。要先在运尸车厢板垫一层砂土,或垫塑料布,防止尸液污染车厢。要有计划地选择远离(5公里)城镇和水源的地点深埋。在农村,要使用指定的牛车、架子车等。

3.8尸体挖埋工作应注意哪些问题?

(1)挖掘、搬运和掩埋尸体作业人员,要合理分组,采取多组轮换作业,防止过度疲劳,缩短接触尸臭时间;

(2)尸体挖埋作业人员要戴防毒口罩,穿工作服,扎橡皮围裙,戴厚橡皮手套,穿高腰胶靴,扎紧裤脚、袖口,防止吸入尸臭中毒和尸液刺激损伤皮肤;

(3)挖埋尸体人员作业完毕,先在距生活区50米左右的消毒站脱下工作服、围裙和胶靴,由消毒人员消毒除臭,把橡皮手套放入消毒缸内浸泡消毒。双手用3%来苏液浸泡消毒,再用酒精棉球擦手,最后用清水肥皂洗净,有条件时淋浴或擦澡。进宿舍后换穿清洁衣服。对运尸车和挖埋尸体工具,要停放在消毒站,由消毒人员用高浓度漂白粉精、三合二乳剂或除臭剂消毒除臭;

(4)要把开水送到作业人员口中,防止污染饮用水和水碗。挖埋作业人员应在特设的临时食堂就餐。

4 震后饮用水安全

4.1.震后饮用水需注意的问题?

强烈地震后,城市自来水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供水中断,城乡水井井壁坍塌,井管断裂或错开、淤砂,地表水受粪便、污水以及腐烂尸体严重污染,供水极为困难,有时不得不饮用河水、塘水,沟水和地下遭积水、游泳池水以及雨水。能否解决群众供水问题是关系震后能否控制大疫的一个关键问题。保证饮用水卫生,首选可直接饮用的瓶装水或密封桶装水;其次,选择经简单消毒后即可饮用的水源。

4.2.如何寻找水源?

根据震前了解的当地水源分布,通过现场调查,寻找水量充分,水质良好、便于保护的水源。震后一切水源都可能受污染,因此对所有水源都要重新检验,确定可否饮用。选定的水源要加强防护,清除周围50米以内的厕所、粪坑、垃圾堆以及尸体等污染源,建立水源保护制度,设岗哨看管,防止坏人投毒。

4.3.如何进行饮用水消毒?

对混浊或不符合饮用卫生标准的水,要先净化后消毒。

混水澄清法:用明矾,硫酸铝、硫酸铁或聚合氯化铝作混凝剂,适量加入混水中,用棍棒搅动,待出现絮状物后静置沉淀,水即澄清。没有上述混凝剂时,可就地取材,把仙人掌、仙人球、量天尺、木芙蓉、锦葵,马齿苋、刺蓬或榆树、木棉树皮捣烂加入混水中,也有助凝作用。

饮水消毒法:煮沸消毒效果可靠,方法简便易行。也可用漂白粉等卤素制剂消毒饮用水。按水的污染程度,每升水加l-3毫克氯,15-30分钟后即可饮用。为验证氯素消毒效果,加氯30分钟后应做水中剩余氯测定,一般每升水中还剩有0.3毫克氯时,才能认为消毒效果可靠。个人饮水每升加净水锭二片或2%碘酒5滴,振摇2分钟,放置10分钟即可饮用。

4.4.临时供水方式有哪些?

水源距居民点很远时,可用运水车拉水。按每人每日应急用水5-6升计算,一辆运水车每日可供约3千人。用运水车供水时,要设专人负责,将漂白粉加入水箱内进行消毒。降雨时,可用盆、雨布、塑料布等接水,澄清后加漂白粉消毒。贮水可用缸、罐或水泥槽。对洗澡,洗衣用水,可在地上挖坑,里面垫塑料布,留小口加盖贮水。

4.5.如何管理临时水源?

积极修复自来水系统和水井,必要时打临时浅水井。建立水源卫生保护和饮用水消毒制度。水井要建井台、挖排水沟,由当地、居民中的骨干分子管理周围清洁卫生。取水要用公用水桶。禁止在井旁洗脏物和喂饮牲畜。防疫人员定时消毒。

4.6.如何储存和净化饮用水?

每人每天水供应量应为5公斤。主要用于做饭、洗澡、刷牙和洗衣服。至少储备3-5天的饮用水(每人至少25公斤)。

饮用水必须储存在坚固的塑料容器内,并拧紧盖子。在每个容器内都要加入含氯消毒剂。所有的容器都要进行标识。避免盛水的容器与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如杀虫剂、汽油等。

将储存水的容器放在阴凉处,不要再太阳下曝晒,另外,储存水应该每6个月更换一次。

4.7.如何保证在家中饮用安全的水?

使用各种办法烧开水,不要饮用变色、有异味的水和融化的冰块。饮用安全的罐头、果汁、蔬菜汁或其他来自罐装食品的液体。游泳池、温泉的水只能用于洗澡、洗手等,不能饮用。

4.8.不安全的水源有哪些?

非自来水水箱的水;锅炉的残余水;破坏的自来水管的水。

4.9.哪些水可以饮用?

瓶装水、开水或经过消毒的水。不要使用污染的水洗碗、刷牙、洗菜、洗水果等。如果饮用已经开口的瓶装水,一定要消毒或烧开后饮用。开水1分钟就可以杀死绝大多数微生物。如果没有条件烧开水,可以使用专业人员提供的消毒片或含氯制剂进行消毒后饮用。

5 震后食物安全

5.1.如何搞好震后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

(1)派专人对救灾食品的贮存、运输和分发进行卫生监督。救灾食品不得与汽油、杀虫剂、毒鼠剂以及其他毒物一起贮存,不得用同一车辆运输。食品仓库和堆放食品的地点要干燥、通风、清洁。发放食品时要派卫生防疫人员把关,对生霉、腐败、浸水和被污染的食品以及膨胀、漏气与严重锈蚀的罐头,禁止发放食用。

(2)对挖掘出的食品进行检验和质量鉴定。对从冷冻库内挖出的肉类食品要经卫生检验队检验,明显腐败变质者深埋,轻度腐败者炼工业油;未腐败者经高温处理可供食用。对砸死的牲畜除经兽医人员检验确定可食者外,一律作深埋处理。

(3)恢复工作的食堂,饭店要有防蝇设备,要保证供应的食品清洁卫生,要创造条件对食具作到用后洗净、消毒。饭菜要烧熟煮透,现作现吃。严禁出售腐败变质食物和病死的禽、畜肉。饮食服务人员身体要健康,至少无传染病。

(4)加强饮食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要求人人不喝未经消毒的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不洁食物。

5.2.应急食物种类?

有效期较长的食物;不需要加工、冷藏的食物;储备婴儿或哺乳期妇女食用的食物;不要太咸或太辣的食品。

5.3.如何储存应急食物?

将食品储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最佳保存温度5-16℃。不要将食物乱堆放,以免食物因储存温度较高变质。避免食物与汽油、农药、杀虫剂、颜料等接触。另外,将食物放在密闭的纸箱中,防止鼠类和其他昆虫类叮咬或破坏。

5.4.如何使用应急食物?

在使用应急食品前,先食用容易变质或需要冷冻的食品;不能食用在室温下放置2小时以上的食物,不要食用任何变质、变味的食物;罐装食品出现漏缝或罐体出现膨胀的食品也不能食用。

5.5.如何准备安全的食物?

尽量找到可用的烹饪用具,包括刀、叉、纸碟、纸杯和纸碗,开瓶器、铁炉,尽量使用煮熟的食物。

6 震后心理救助小知识

在地震中,有人观察到,不少无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溃,失去生存的希望,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扼杀"了自己。这是因为,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7震后简单医疗小措施

7.1.如何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

地震易发生开放性创伤,造成外出血,发生此类问题应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时呼救。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并参照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7.2.如何妥善处理伤口?

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应立即与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治疗。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7.3震后伤口包扎

包扎是外伤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及时正确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目的。相反,错误的包扎可导致出血增加、加重感染、造成新的伤害、遗留后遗症等不良后果。

7.3.1包扎伤口应了解有无内在损伤

在外伤急救现场,不能只顾包扎表面看得到的伤口而忽略其他内在的损伤。

同样是肢体上的伤口,有没有合并骨折,其包扎的方法就有所不同,有骨折时,包扎应考虑到骨折部位的正确固定;同样是躯体上的伤口,如果合并内部脏器的损伤,如肝破裂、腹腔内出血、血胸等,则应优先考虑内脏损伤的救治,不能在表面伤口的包扎上耽误时间;同样是头部的伤口,如合并了颅脑损伤,不是简单的包扎止血就完事了,还需要加强监护。对于头部受撞击的患者。即使自觉良好,也需观察24小时。如出现头胀、头痛加重,甚至恶心、呕吐,则表明存在颅内损伤,需要紧急救治。

因此,在对伤者明显可见的伤口进行包扎之前或同时,一定要了解有没有其他部位的损伤,特别要注意是否存在比较隐蔽的内脏损伤。

7.3.2与体腔相通的伤口的包扎

对于与体腔相通的开放性伤口,现场一般只需对伤口进行简单的覆盖,然后尽快送医院或紧急联系医务人员前来救治。

例如,与腹腔相通的腹部伤口,可用干净的纱布、毛巾、被单等覆盖。如有肠管或网膜从创口处膨出,切勿试图将其回纳腹腔内,以免加重腹腔污染。对膨出的肠管或网膜,应用干净的碗将其完全盖住,或用干净纱布圈套于周围再行包扎,以防挤压膨出的肠管或网膜。

又如,与胸腔相通的胸部伤口,可造成开放性气胸。其中,“交通型气胸”与“高压(张力)型气胸”症状严重,甚至可致昏迷、死亡。

前者应尽快用无菌纱布或其他清洁的敷料封闭伤口,包扎固定,防止反常呼吸,以便减轻症状和减轻持续伤害。对于“高压(张力)型气胸”,由于破裂口形成单向活瓣,当人吸气时裂口开放,气体不断进入胸膜腔;呼气时裂口关闭,以至气体不能排出。胸腔内压力不断增加,使得肺受压增加,从而导致进行性呼吸困难。此时须作紧急排气处理,可用大号注射针头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刺人胸膜。

再者,头颅外伤者如果出现“鼻孔、耳朵流出较大量的淡红色液体”,应考虑颅底骨折,伤口与颅腔有相通。不要在现场试图压迫和填塞伤者鼻孔、耳朵,以免造成颅内感染。如骨折穿破头皮或有脑组织膨出,可按腹腔脏器膨出的原则处理。

7.3.3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的伤口包扎

在有出血的情况下,外伤包扎的实施必须以止血为前提。如不及时给予止血,则可造成严重失血、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有时候,包扎本身就是止血的措施。例如,组织损伤造成的毛细血管出血,出血时血液成水珠样从伤口流出,稍微压迫即可止血,有时也可自动凝固止血。这种出血,往往只需要在伤口贴上止血贴,或在伤口上覆盖消毒纱布,然后稍微加压包扎,即可完成止血和包扎的双重任务。但对于由动脉血管损伤引起的“动脉出血”和由静脉血管损伤引起的“静脉出血”,单纯的压迫包扎伤口,往往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

动脉出血时,出血呈搏动性、喷射状,血液颜色鲜红,可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造成生命危险;静脉出血时,出血缓缓不断外流,血液颜色紫红。这些可通过“指压”和“止血带”等应急措施临时止血,再送医院或请救护人员前来救治。

指压止血是在伤口的上方,即近心端处,找到跳动的血管,用手指紧紧压住。需注意的是:此法仅能用于短时间控制血流,应随即采用“止血带”止血法。

止血带是具弹性的橡胶带(带与皮肤之间要垫上敷料),亦可用宽度大于3厘米的布带、毛巾、领带等代替,绑扎上臂或大腿上、中1/3交界处(注意:绑扎上臂时不能过低,否则易损伤神经),绑扎的松紧程度以伤口没有鲜血外流为度。此外,一定要在显著的部位标明上止血带的时间,每隔一小时松开止血带几分钟。再绑扎。

7.3.4错误包扎可导致严重后果

有人为孩子的“肘关节伤”进行包扎时,长时间把“前臂和上臂固定在一条直线上”,结果孩子的“肘关节失去了应有的弯曲功能”而残废了。究其原因,就是不知道包扎时,应该把关节固定在“功能位置”上。保持在功能位置上的关节,就算伤后关节不能活动,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关节的一些生理功能。

对上肢来说,最重要的是保证手的功能;对下肢来说,主要是保证持重和步行的功能。因此,肘关节的功能位置是屈曲近90度,膝关节的功能位置是稍屈10度,手各指关节的功能位置是屈曲45度。踝关节的功能位置是90~95度。

再以外伤骨折为例:包扎松散,不起固定作用是导致畸形愈合或假关节形成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骨折、脱位的整复要靠固定来保证。如果包扎松散,起不到固定的作用,近期就有可能发生出血、疼痛、休克等危险,远期则可能造成畸形愈合和假关节。

相反,包扎得太紧,也有可能造成机体新的损伤。过紧的包扎影响血液循环,可出现肢体肿胀,或苍白、发绀、发冷、麻木等表现。如不及时放松重新进行恰当的包扎,就有可能造成肢体缺血、坏死。

此外,为包扎伤口,不适当地移动患者,也可造成难以挽救的损伤。例如,造成长骨完全骨折患者的骨折端刺伤重要血管、神经,造成脊柱骨折的患者脊髓损伤而发生截瘫等。因此,包扎时必须讲究技巧。

7.4昏迷病人救治

对昏迷的病人,要采取侧卧位,防止其因脑外伤、颅内压增高引起恶心呕吐的呕吐物流入气管造成窒息,如果是仰卧位,也要尽量把头颈转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畅通。有假牙、义齿的伤员,要帮助取出,防止脱落造成窒息。反映肚痛的伤员,有可能是肠管破裂,不要急于进食水,应输液来维持体力,等待专业救治。

7.5 禁止靠近心脏的部位用绳捆扎伤口

有些人以为在伤口靠近心脏的部位用绳捆扎可以止血,这是非常错误和危险的,要坚决禁止。因为用普通的绳或橡皮筋作为止血带,压力远远达不到专业医用止血带的压力,很易造成只压得住静脉,压不住动脉,这样会造成动脉源源不断地供血,而静脉回流障碍,反而容易导致伤口出血进一步增加。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9164号-1 京ICP备12049164号-2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805
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导航 - 投稿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