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从7月20开始,迎来了7年来自来水价的首次上调,但也只是从原来的1.03元/吨调整至1.30元/吨,从明年11月20日开始,再从1.30元/吨调整为1.63/吨,与此同时,污水处理费也作相应调整。这就是说,上海将分两步实施水价的逐步到位。
平心而论,上海的自来水价与全国的许多大中城市相比,水价是偏低的,但尽管如此,仍然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这是什么原因,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对自来水和自来水价的固有观念依然未能得到彻底的转变。
“福利水”、“廉价水”、“自来水”的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人们总以为自来水来得容易,把江水、河水或湖水打上来,通过简单的制水工艺流程,加点净水药物,用泵输送到管网里就可以了。这乍看似乎没错,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自来水制作的工艺流程确实简单,那时,城市人口少,自来水的供应量少,原水水质好,水源就在水厂边上,水质检测指标最多也就30几个,原材料不仅质量要求不高,且价格低廉,连职工也只有几十或百把号人。人均工资也就四五十元,以那时的水平或标准看,自来水确实像福利水,因为它很廉价。但时间过去了四五十年以后,水质在大幅度提升,各项成本上涨,这些变化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认识自来水和水价。自来水公司虽具有公共事业性质,但它却是个名副其实的国有企业,是企业就必须强调适当的利润。也就是说,它必须在保证城市水压足、水质好的同时,还要着眼于城市水业持续稳定、科学长远的发展,它必须与城市同步发展甚至要有所超前。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对自来水的固有观念必须彻底摒弃。今天的自来水就是商品水、市场水、优质水、稀缺水。
观念要与时俱进,还得因地而改。比如说,一个在南方某丰水城市生活惯了的人到西北某缺水城市去谋生工作,为了适应那里的生活,他不得不自觉地转变对水的观念,也像当地人那样惜水如金。观念还要因环境氛围而改。一位江南某市的一个女孩子到澳洲留学,寄居在一位独居老妇的家里,她原来在自己家每天洗澡,每次洗澡总得花半个小时以上,爸妈从不对她说个“不”字,但是在澳洲城市,人们普遍都注重节水,女孩洗澡时间稍长一点,老妇人就忍不住敲打浴室门,嘴里还喋喋不休。这样的一个“环境熏陶”,女孩不得已改变了原来的习惯,她自己说现在每次洗澡只要5分钟,既省水又节电,她甚至由衷地感谢那位老妇人呢!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悟出:有的城市“一户一表、计量出户”的改装为什么至今还有相当一部分用户拖着不办,因为在这个城市基本实现“一户一表”后,也就意味着现行水价的中止,阶梯水价政策的即将出台与实施,届时,用水多少会受到价格上的约束,至少没有现在用总水表那么来得大手大脚,无拘无束,尤其是对那些用富贵水、高耗水的行业,因为阶梯水价会直接刺向他们的利益;我们还可以悟出,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的供水管网建设和维护,为什么政府投入严重不足,改造总显得滞后,频频发生爆管,而这部分的损失非要从水价成本中去匡算由市民来买单。
这一切,都与两个字有关:观念。什么时候能对自来水、水价予以重新认识并转变观念,水价也就能真正走上与市场同步的健康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