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协 | 协会机构 | 协会动态 | 水业新闻 | 热点专题 | 行业手册 | 招标信息 | 会展信息 | 学术论坛
企业之窗 | 求职招聘 | 行业论文 | 行业专家 | 书籍下载 | 工程范例 | 行业分析 | 下载专区 | 会员专区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协会制度
     组织机构
     第一届理事会
     主要领导
     省级协会
     协会会员
     联系方式
    水协机构           更多
 秘书处
 科学技术委员会
 供水专业委员会
 排水专业委员会
 节约用水工作委员会
 设备材料工作委员会
 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
 企业文化工作委员会
    协会会员            更多
北京市城镇供水协会
辽宁省城镇供水协会
天津市供水管理处
天津市城镇供水协会
河北省城镇供水协会
太原市自来水公司
呼和浩特市自来水公司
包头市供水总公司
    地方水协            更多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
  天津市水协
  上海市供水行业协会
  内蒙古水协
  山西省城镇供水协会
  黑龙江水协
  吉林省城镇供水排水协会
  江苏省城镇供水协会
在全国县镇供排水技术管理暨支援西部地区会议上的讲话——李振东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  发布时间: 2007-08-14  【进入论坛】


水协秘字[2007]29号

关于印发李振东会长《在全国县镇供排水技术管理

暨支援西部地区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协,中国水协各常务理事单位:

现将李振东会长《在全国县镇供排水技术管理暨支援西部地区会议上的讲话》印发给你们,供各地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二OO七年八月十日

  抄:建设部城建司、村镇办,中国水协各位副会长、各专业工作委员会

 

 

在全国县镇供排水技术管理

暨支援西部地区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会长   李振东

(2007年7月28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推动和促进西部地区城镇供排水事业的发展,中国水协决定召开“全国县镇供排水技术管理暨支援西部地区会议”。

今年五月,在山东济南市召开的华东六省、市秘书长联席会上,为学习借鉴排水专业委员会组织支援三峡地区污水处理厂运行及上海、北京、浙江、江苏等省、市开展对口支援的经验,我代表协会提出建议,组织东部发达地区的供排水企业对口支援西部地区,当即得到与会的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市水协各位秘书长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响应。经协会研究,第一批组织三十个企业(其中:供水二十个、排水十个)对口支援西部地区的新疆、甘肃、陕西、宁夏、云南、贵州六省三十个市、县供排水企业(安排有青海省,征求意见不参加)。因此,我们共组织了包括上述华东三省一市,又加上了北京、天津和广东等共三个直辖市和四个省的三十二个供排水企事业单位,对口支援西部地区的三十二个市县供排水企事业单位,得到了他们的热情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国水协,对东部地区七省、市水协及各单位的热情支持和西部地区六省、自治区水协的积极组织,表示衷心地感谢!

这次会议是中国水协新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协会名义,就全国县镇供排水工作召开的会议,会上将交流贯彻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促进县镇供排水事业发展的经验,交流县镇小型供排水设备技术,特别是我国水业界老朋友,日中水道友好协力会会长玉井义弘先生一行专程来华赴疆参加会议,并介绍日本的技术和经验,让我们大家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这次会议选择在美丽的新疆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召开,得到了自治区建设厅、自治区水协和乌鲁木齐市水务局及市水务集团的热情接待和周到的安排,对此,我代表中国水协和与会全体代表表示衷心地感谢!

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协负责同志,东、西部自愿结成帮扶对象的六十四家供排水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有支持大会召开并展示其设备材料的厂商代表,中国水协秘书处、供水专业委员会企业管理部、技术管理部、县镇工作部和排水专业委员会、设备材料工作委员会等一百六十多人。

下面我讲三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全国县镇供排水行业现状和问题

(一)县镇供水设施现状和问题

1、县镇供水设施现状

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县镇供水直接关系到县镇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到目前为止,全国大、中城市已基本解决了“吃水难”问题,而县镇供水与大、中城市相比,起步较晚,差距较大。

我国县镇供水事业的发展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五十年代,属于起步阶段,该阶段建成的供水企业极少,只有14个,年供水总量为9508万立方米。我国刚解放时县镇供水是空白,1952年才在福建光泽县建起了我国第一座县镇供水厂;第二阶段是六十年代,县镇供水有了一定发展,供水企业数量明显增加,由14个增加到190个,年供水总量为87709万立方米;第三阶段从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是县镇供水快速发展时期,供水企业增加到828个,年供水总量为257825万立方米;第四阶段是从九十年代中期至今,通过国家政策扶持和供水企业内部改革,各地采取新建、扩建和改建等措施,使供水规模迅速增长,生产能力和供水质量大幅提高。据建设部2006年统计,全国共有1635个县城,供水企业日生产能力为4446万立方米,年供水总量为745769万立方米,供水管道11.35万公里。如果加上建制镇17645个,县镇合计共19280个,供水企业的供水能力9058.3万立方米/日,供水管道45.55万公里,年供水总量87.68亿立方米,与1998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4倍、7.6倍和2倍。供水面积达到44697平方公里,用水人口达2.09亿。

2、县镇供水存在的问题

⑴发展很不平衡。我国县镇众多,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不同,县镇供水发展也不平衡。水源丰富,经济发达的地区,供水事业发展得快些,快速发展的供水事业又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而西部地区一些县镇的供水还比较落后,根据中国水协2006年《县镇供水统计年鉴》,日生产能力大于或等于10万立方米的只有38个企业,占统计总数的3.66%。日生产能力10万立方米的供水企业江苏省有7家,浙江省有6家,广东省有16家,占同类能力企业总数的76.3%。西部及其它经济贫困地区的供水企业,日生产能力普遍较低,基本上都在几千立方米或1万立方米左右。日生产能力在1万立方米以下的,甘肃省统计的18个企业中有14个,占77.78%;云南、贵州两省的187个企业中有82个,占43.85%;内蒙、陕西、宁夏三省的105个企业中有74个,占70.48%。从经济效益上看: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省的县镇供水企业平均是盈利的,其它省份均亏损。

⑵县镇供水设施严重不足,城乡供水差距明显。截止2006年底,全国设市城市656个,县城1635个,建制镇17645个,乡14580个,村庄271.07万个。人口分别为3.41亿、1.096亿、1.4亿、0.35亿、7.14亿。县、镇、乡、村总计人口8.88亿,如含暂住人口9.38亿,占全国人口71.39%。

截止目前,全国用水普及率,城市是94.98%,县82.74%,建制镇83.9%,乡63.4%,村庄42.6 %。县城还有1892万人,建制镇还有2256万人,乡还有1284万人,村庄还有40972万人,合计4.64亿人没有喝上自来水,使用的是手压机井、窑蓄雨水、简易引泉和机井点供水。

在建有自来水的地区,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升/人日),城市是189.82,县城122.65,建制镇102.5,乡78,村庄76.1。以城市为1计,县城是0.65、建制镇0.54、乡0.41、村庄是0.4,县城、建制镇、乡的人均日生活用水量标准较低,平均仅是城市的一半左右。

按供水综合生产能力分析,城市是27046万m3/日,县城是4446万m3/日,建制镇4612.3万m3/日,乡584.2万m3/日,村庄6300万 m3/日。按用水人口每万人平均供水综合生产能力:城市0.8万m3 /日,县城0.4万 m3 /日,建制镇0.33万 m3 /日,乡0.16万 m3 /日,村庄0.09万 m3 /日。县城、建制镇和乡、村人均综合生产能力仅分别是城市的50%,40%,20%,11%。提高县镇和乡村人民的生活饮用水质量,任务相当难巨。

⑶城乡供水投资差别较大,乡、村的供水投资明显不足。据2006年统计年报,全国城市供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为205.1亿元,而县城仅为44.3亿,建制镇143亿。供水维护建设资金支出,城市79.2亿,县城33.6亿,建制镇84.3亿,乡10.2亿,村庄79.6亿,两项合计平均每万人城市是83.4元,县城71元,建制镇162.4元,乡29.1元,村庄11元。供水投入总体水平都不高,相比之下乡和村差距太大。

⑷县镇供水水质相对落后。许多县镇供水企业的净水工艺落后,设施陈旧。有的水司还是按过去浑浊度为5度的老标准设计。有的水司没有混合反应和沉淀池,仅有过滤池和清水库,有的水司没有采取任何消毒手段。另外,化验设备不配套,自检能力不足。在四川调查的52家县镇供水企业,自检项目达35项的仅有1家,占1.9%,自检项目达20项的有17家,占32.6%,剩下的65.5%的自检能力均在20项以下。调查的河南60家县镇供水企业,自检项目在20项以上的仅有7家,占15.2%,自检项目在10项以下的有44家,占73.3%。县镇供水企业要执行新的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任务相当艰巨。

⑸供水管网设计不合理、施工不规范、管网老化问题突出。新型管材使用少,自来水漏损严重。陕西省88个县镇供水企业的管道长度为3560.34公里,其中:球墨铸铁管为243.91公里,仅占6.85%,新型塑料管材为629.44公里,占17.68%,该省产销差率平均水平达45.96%。河南省56个县镇供水企业的管道长度为3754.29公里,其中:球墨铸铁管为284.69公里,仅占7.58%,新型塑料管材为761.87公里,占20.29%,该省产销差率平均水平达32.24%。

⑹技术水平总体上较低,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应用相对滞后。由于资金匮乏等原因,有近半数供水企业仍在使用耗能高的淘汰型变压器,运行效率不高,致使供水单位耗电量居高不下。辽宁省26个县镇供水企业中,制水单位耗电量在300千瓦时/千立方米以上的有17家,占65.38%,制水单位耗电量在600千瓦时/千立方米以上的有7家,占26.92%。湖南省49个县镇供水企业中,制水单位耗电在300千瓦时/千立方米以上的有30个,占61.22%,制水单位耗电量在600千瓦时/千立方米以上的有9个,占18.37%。大多数县镇供水企业对用户档案资料,建成区管网资料等仍实行手工管理,即使在信息化方面有所投入,也是安装多,应用少,简单的单项应用多。总之,较低的技术水平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县镇供水事业的发展。

⑺村镇供水管理机构不健全,存在管理缺位现象。 我国城乡供水管理体制具有明显的差异,对于建设行政部门来说,设市城市的供水管理相对较为系统和完善,而县镇、乡村的供水管理较为薄弱。据统计,在省、地、县三级建设系统均有管理机构并配备人员,人员总数为15335人,这些人员显然难以支撑人口8—9亿人的县镇、乡村供水的管理,加之历史的原因,目前农村的供水基本上形成了由建设部门负责指导村镇规划的编制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利部门、卫生部门分别负责部分县镇和全部农村供水和农村卫生改水工作。可以看出,县镇和乡村的供水管理体制不健全,同时机构不完善、职责不清和分工不明及管理缺位的现象比较严重。

⑻县镇饮用水水源污染比较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全国七大水系175条河流,345个断面监测显示,Ⅰ—Ⅲ类水质占46.7%,Ⅳ—Ⅴ类水质占24.9%,劣Ⅴ类水质占28.4%。全国52个主要湖泊评价显示,5个受到污染,26个受到严重污染,75%的湖泊不同程度地富营养化,滇池、巢湖、太湖最为严重,最近太湖、巢湖、秦皇岛等地相继突发蓝藻污染水源事故,影响极坏。另据调查,25%的地下水遭到污染,35%的地下水水源不合格,平原地区54%的地下水不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水环境的恶化和水源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县镇和乡村居民的用水安全。

 (二)县镇排水设施现状和问题

1、县镇排水设施现状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村镇人口不断集中,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城镇污水排放量也不断增加,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环境意识增强。近几年来,县镇排水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排水设施特别是污水处理厂建设,成为新兴的行业。截止2006年底,全国城市已建成污水处理厂814座,县城186座,建制镇1041座,加上其他污水处理装置,污水处理总量城市已达到201亿m3 /日 ,县城8亿m3 /日 ,建制镇11.5亿m3 /日。铺设排水管道城市达26.13万公里,县城6.86万公里,建制镇 11.84万公里,乡 1.86万公里,村庄 14.4万公里,总计达到 61.09万公里。为减轻水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县镇排水存在的问题 

⑴环保意识薄弱。有些县镇领导和地方干部环保意识差,只注重经济增长,忽视环境保护,往往为了一些局部和短期利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错误地扩大本地区的水环境容量,使当地水体污染更加严重。

⑵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制约了县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城市的污水处理率是57.01%,污水集中处理率是44.07%,而县城和镇污水处理率只有13.56%和13.9%,集中污水处理还不到10%,乡和村的污水处理率仅有1.7%和1.1%,差距太大。

据建设部《村庄人居环境现状与问题》(2005年)调查报告,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9省43个县74个村庄的入村入户调查显示,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污染水体和环境,对广大县镇、乡村饮用水安全和居民生存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⑶排水设施的固定资产和维护建设资金投入极少。2006年全国城市排水固定资产投资为331.5亿,其中污水处理厂为152亿,县城完成70.6亿,建制镇83.2亿,乡村没有投入。2006年排水维护建设资金城市支出221.5亿,县城53.4亿,建制镇65.2亿,乡4.2亿,村庄33亿。排水设施固定资产投入和维护建设资金支出两项合计:城市平均每万人163元,县城每万人113元,建制镇每万人106元,乡每万人12元,村庄每万人4.48元。

⑷全国不少县镇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沿公路发展形成的带状集镇格局,土地利用没有进行功能分区,导致乡镇企业、集体化畜禽养殖场等与农村聚居点相邻甚至混杂,使污染源影响范围扩大。其次,由于缺少环境监管和治理经费来源,使不少县镇和乡村排水设施和污水处理装置难以配套建设,通过简单的排水明沟和暗沟就近排入河道、湖泊,有的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再次,由于小城镇居民居住相对分散,工业企业规模小,产品多样,污水成分十分复杂,此外,氮磷浓度高及含有大量的营养盐、细菌病毒等特点,给县镇、乡村污水的收集和处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⑸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相对落后。县镇和乡村现有的不少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很小,工艺简单、管理落后,运行费用不能保证,致使设施不能正常运行,导致污水排放不达标。

二、加快推进县镇供排水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党中央提出“扎扎实实规划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指引下,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广大县城、建制镇和乡村在国家实施区域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方面处于重要地位,因此,县镇建设必将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县镇建设包括县镇的供排水事业也会随之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县镇供排水事业的发展,对改善县镇生态环境,提高县镇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县镇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县镇市政公用设施,特别是供水、排水设施的建设,还远远不能适应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不适应落实人口、资源、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更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新格局,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从宏观上看,目前制约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形势下,县镇乃至乡村供排水事业的发展,又面临着基础差、任务重、资金短缺和管理体制不顺及管理机构和人员极不适应的问题。

发展县镇供排水事业,必须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必须认真贯彻胡锦涛主席就抓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五点要求:一是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各项工作切实符合实际,符合农民意愿;二是因地制宜,搞好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三是要抓住重点,积极推进,做到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不强迫命令,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四是完善机制,形成合力;五是总结经验,分类指导。

胡锦涛主席这五点指示非常重要,既明确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方针政策,又对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指导原则、工作思路和具体做法,对促进县镇和乡村的供排水事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遵照这五点要求,结合县镇供排水行业具体情况,对今后工作提出以下六点建议,供各地工作参考。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县镇供排水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县镇是指县和建制镇政府所在地,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工业和商业的聚集规模,是当地县、镇、乡、村社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并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中,“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的一个大战略”。截止目前,我国县城和建制镇共有19280个,加上乡是33860个,发展的速度是很快的。由于县镇数量大、范围广、分布散,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相当艰巨。因此,建议各级地方政府,供排水行业相关主管部门以及全社会、全行业的同志们,要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环境保护的重大国策和坚持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方针政策上,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县镇供排水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从树立惠及人民、造福子孙的宗旨上, 实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和文明发展的目标上,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县镇供排水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改善县镇乃至乡村的饮用水卫生条件,加大治理县镇和乡村环境污染的力度,也是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重大举措。

(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地搞好县镇和乡村的供排水发展规划

规划的编制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从实际和现有条件出发,科学地确立发展目标和实施程序,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供排水事业的发展。城镇化程度较高和有条件的地方,要在城乡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以及村镇建设规划中,统筹考虑县镇和乡村的供排水专项规划,并做到近期和远期结合,形成供排水设施的区域和城乡统筹及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如:苏北地区五个城市供水一盘棋统一进行规划的经验;苏南地区已基本形成供水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的经验。中、西部地区市、县镇、乡村相对分散的地区,不要强求统筹,可以考虑市、县镇供排水设施就近延伸,采取市带县、县带镇、镇带村的办法,以及镇、乡、村小型系统的模式。县镇的污水处理可采用相对集中处理,或分散收集、集中处理的模式,处理方式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

总之,供排水规划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条件和环境容量,不要照搬城市模式。

(三)把县镇供排水设施建设纳入国家重点流域治理规划,统筹实施

重点流域治理规划,首要的任务是保护好饮用水水源,统筹规划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农业污水的治理。国务院批复了十个重点流域(区域)规划,总投资达1100亿。淮河、海河、辽河、巢湖、太湖、滇池的治理已经投入了600多亿。松花江污染事故发生后,国家批准了松花江流域治理规划,拟投入80多亿。南水北调东线的治理安排投资150亿。南水北调中线规划也已启动。长江、黄河、珠江三大流域正在编制水污染防治规划。《建设行业“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中,都要求到2010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还将配套建设一大批污水处理设施、收集管网、污泥处理及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山东省的经验很好,南水北调东线在山东省沿线共规划137项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污水管网、除磷脱氮、污泥处置和垃圾处理工程,总投资61亿,纳入治理规划,现已完成39项,正在建设41项,工程进展顺利。县、镇供排水工程是流域治理中的具体任务,纳入流域治理规划,统筹实施,有利于实现规划的目标,也才会真正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

(四)切实解决县镇供排水方面的立法、资金、技术和人才四大问题

1、立法。要加快立法,尽快修订《城市供水条例》,出台排水和污水处理方面的法规。要把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和开发西部地区的战略,以及保护饮用水水源安全的重要方针政策体现在立法之中,依法规范和促进县镇和乡村水业健康发展。

2、资金。充分发挥国债资金和国家农村改水专项资金以及环保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向西部地区和农村基础设施倾斜,加大投资力度。发挥西部地区市场、资源和劳动力优势与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区域经济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新局面。引入市场机制,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比重,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继续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切实落实区域统筹、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方针,加快整个城乡供排水事业的发展。

3、技术。依靠技术进步,加快适用于县镇、乡村小型(或简易的)供排水技术设备的开发和应用。总结交流因地制宜,自主创新,经济实用,投资省、处理效率高、占地少、工艺简单、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的小型污水净化装置。引进生态处理新技术,利用天然沟渠、池塘和土地及简单的构筑物,自然净化污水及采用厌氧净化沼气池处理污水等。同时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供水、排水、污水处理技术及产品设备,注重节水、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

4、人才。增强城市供排水企业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城市供排水行业人才的优势,采取定向交流的形式,城市供水排水企业定向培训县镇同业人员。依靠国家高等教育培养的环境工程人才并结合发展供排水专业职业教育,为广大县镇和西部地区定向培养供排水专业人才。同时发挥科研设计单位,技术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动员各行各业组织志愿者活动,形成支援农村建设、支援西部地区的良好社会风尚。

(五)建议将供排水事业发展列入各级地方政府环保责任状

我国不少省、市政府在创建环保模范城活动中设立了环保责任状,是反映政府有作为的有效措施。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涉及面较广,而确保城乡人民身体健康,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城镇供水工程以及治理城镇水环境污染的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工程,既是环境工程,又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保护工程,更是惠及百姓、造福人民的事业,建议把加快县镇和乡村供排水工程建设列入考核各级政府服务人民的业绩,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三、发挥协会作用,努力为县镇供排水事业发展做出新贡献

协会的职能是“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中国水协和各地方水协要认真履行社团组织的职责。为加快推进县镇供排水事业发展,协会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积极参与各地供排水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帮助各地供排水企业制定实施规划和具体方案;

二是总结各地在实施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及城乡一体化,加快发展县镇和乡村供排水事业发展的经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促进地区供排水事业发展;

三是在自愿的原则下,通过协会组织第一批东部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的活动,实践一段后,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在东、西部地方水协和广大会员单位的支持下,继续扩大对口支援活动的范围。同时,中国水协建议各省、自治区水协都像四川、广东、浙江等水协一样,组织开展省内相互支援活动,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应尽量把本省相对不发达的县、镇供排水设施建设搞好;

四是加强对西部地区和其他欠发达地区的技术和人才培训活动,以水协供水委县镇工作部为主,以“确保供水安全、提高供水水质、优化供水成本、改善供水服务”四项任务为主要内容,针对企业实际需要,组织培训活动。对这种培训活动,我们欢迎有实力的大企业和设备材料生产厂商给予赞助。请中国水协企业文化工作委员会,在全行业开展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中,以实际行动在我们供排水企业之间开展扶贫、献爱心活动,支持贫困地区的供排水企业同仁参加培训学习,为培养人才竭尽协会会员的责任;

五是探索分批组织专家组,赴西部和欠发达地区开展经营管理、技术咨询活动,送管理、送技术上门,真心实意的为西部和欠发达地区同行支实招、办实事。

以上意见,不妥之处,请指正。                          

 

在全国县镇供排水技术管理暨支援西部地区会议上的讲话——李振东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9164号-1 京ICP备12049164号-2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805
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导航 - 投稿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