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部长 汪光焘(2006年9月11日)
同志们: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成立,是供水排水行业的一件大事,必将产生积极影响。我代表建设部对协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资源和环境压力。作为城镇发展重要基础条件的供水排水等市政公用事业,设施总量不足,同时存在现有设施不配套、运行效率不高的突出问题。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要求,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下面,我结合供水排水行业及协会改革发展,就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和相关行业协会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深化供水排水行业改革
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基本经济制度改革。这是建设部牵头的重要的改革,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要站在国家发展战略高度,研究和制定改革政策措施,应当强调引入市场机制,不应片面强调市场化。要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保护群众利益;要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切实转变城市发展模式;要坚持城乡统筹,实现地区协调发展;要依据市政公用事业本身的基本属性,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探索规律、依照规律积极稳步地推进市政公用事业的各项改革。制定改革的政策措施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必须落实依法实施城乡规划的原则;必须坚持因地制宜、适用性的原则;必须严格贯彻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原则;必须构建完整的监管体制、坚持依法监督的原则;必须坚持社会公共利益至上的原则。这些原则适用于市政公用事业的各个相关行业。市政公用事业相关行业又包括经营性的和非经营性的两种类型,改革方案应当有区别,非经营性的管理也应当逐步做到引入竞争机制选择管理单位,提高设施运行效益,降低管理成本,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改革要因地制宜,还要分行业,区别对待,行业内也应当有区别。供水排水行业为例,主要是经营性,也有保护城市安全的排内涝等的非经营性部分,改革需要采取不同方式。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是引进市场机制配置公共资源,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建设部门,有推动深化改革的责任。立足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目标,应当增加政府财政投入的,政府不能减少;应当发挥市场机制的,政府要加强监管;应当发挥企业作用的,政府要依法规范市场各方主体行为;应当发挥协会组织作用的,政府要支持和引导协会加强自律促进健康发展。
供水排水行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近些年,水价形成机制和价格听证制度逐步形成,发挥价格对水资源节约的调节作用;投资主体多元化,注重投资的效益。经营企业注重改善服务水平,政府部门注重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非经营性部分也探索了运用市场机制发挥现有设施效率和整体服务水平。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地方对改革目标认识不清晰,政府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有待加强,供水排水相关法规和改革配套政策亟待完善,水资源浪费现象仍然大量存在。深化供水排水行业改革的总要求是,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注重统筹城乡和周边地区,节约水资源,改善水环境、确保群众安全饮水和合法权益,确保城镇安全运行,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要明确深化改革的目标。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城镇功能的完善。城镇供水和排水设施是城镇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完善的程度和运行效率直接关系着城镇功能的发挥。适应城镇快速发展时期,对城镇供水特别是排水的污水处理设施需求,提高设施整体水平和运行效率,发挥城镇对周边地区、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必须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会投资,实行企业化经营。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城镇发展模式的转变。水资源是城镇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城镇发展长期面临的瓶颈制约。必须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转变城镇发展模式,坚持开源、节流、保护并重的原则,降低水资源的消耗。应当建立完善的投资评价体系和收费机制,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节约意识,节约水资源;立足污水资源化再生利用,统筹规划供水厂、污水处理厂的布局,促进城镇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优良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按照市场机制运作,由企业投资和运营城镇供水排水设施,可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供给能力与服务效率;同时使政府转变职能,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提高政府管理城镇的水平。通过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公众利益的保护。供水排水关系到公众的基本需要和身体健康,城镇环境与安全运行,同时具有自然垄断的属性。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对产品和服务质量承担民事甚至刑事责任,改变原有体制下企业服务意识和保护公众利益主要取决于企业领导人的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的状况,将增强企业服务公众的意识和水平。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则,依法有效监管,规范企业行为;消费者和社会各方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公正。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城镇供水排水行业发展水平,关键是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深化改革,充分调动企业以提高供排水设施运行效率、经营效益和服务质量为重点,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加大科技投入的积极性,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增添企业发展的活力。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行业自身发展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方向,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缓解资源环境压力。
要认真研究和把握好五个问题。引入市场机制与保持政府调控能力问题。深化改革首要目标是满足发展经济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为城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更多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的力量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并不是取代政府的责任。供水排水行业的公益性属性,关系国计民生,不能将供水排水企业混同于一般的竞争性企业,热衷于招商引资和资产变现,一意推行“国退民进”,这类骨干企业的产权政府要有控制能力。将增强企业活力与保障政府控制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有效监管机制,保障政府的控制力。自然垄断属性与维护公众利益问题。自然垄断行业改革以后,并没有随着市场机制的建立会失去自然垄断的特性,必须进一步研究行业的自然垄断属性和公众利益的关系。要处理好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始冲动,与政府最大程度保障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关系,探索新的方法和模式,抓住市场准入,生产和经营全过程监管的关键环节,通过制定规划、标准、规范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指导和激励企业提高服务能力。要健全和落实公众参与的水价听证制度,防止企业滥用垄断权谋取不正当利益和损害公众利益。设施的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转和群众正常生活,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历史沉淀资产和再发展问题。我国供水排水行业国有资产大都是长期积累的,是城镇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现阶段,供水设施尚不能有效保障居民安全用水。污水处理设施滞后,水环境污染压力加大,总量不足仍是当前突出矛盾。一些地方继“经营土地、以地谋财”之后,开始了“经营资产、以水谋财”,将出让供水排水存量资产得到的资金,用于“楼堂馆所”建设,要坚决扭转和纠正这一偏差。要增强政府公共服务的责任意识,实现社会资源利用最优化,切实保障公众利益。城乡统筹发展和城市反哺农村问题。农村供水设施建设不足,农民生活用水安全和保障能力更差,城乡差距明显。必须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的模式,考虑城乡各利益主体承受能力差距,通过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探索统筹城乡供水排水资产结构与组织结构,发展适用技术,实现城市反哺农村。城市骨干供水排水企业有责任支持农民改善饮水状况和农村改善生活环境。价格机制和资源节约问题。国家对供水排水行业价格有其特殊要求,制定水价时,既要考虑企业正常运行的内在需求,即企业经营所需要的合理成本、利润和税收等,又要考虑资源价值的体现。要注意不要把资源价值的货币量和企业的成本价格混为一谈。水资源费纳入水价征收,性质是行政事业性收费,应当上缴政府财政。随着价格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进一步明确水资源费在资源配置上所应当发挥的作用,明确区分资源价值和企业成本价格的不同概念,企业应当降低经营成本来提高效益和竞争力,政府应当合理确定水资源价值,引导节约用水和污水再生利用。
二、发挥供水排水结合的优势,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过程中产业和人口的高度积聚,同时也伴随着对自然资源的大量汲取和消耗,利用和处置不当会带来污染。供水排水行业要从满足需求为主转向更注重水的节约和水污染的防治。新协会的组建,就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水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的客观规律,形成供水、节水、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的合力,把这四个环节集于一体来统筹考虑,发挥综合优势,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要抓好城镇供水节水工作,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城镇供水和自然水资源管理的交接点是取水口。城镇节水核心是对已分配给城镇的水资源高效利用,尽最大可能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汲取,保护水生态。推进节水是我们的重要社会责任和任务。要把供水的需求侧管理作为节水的基础,重点来抓好,落实计划用水、超定额加价等政策,推行超表到户,实行阶梯水价、推广节水器具使用等措施,切实抓好供水行业的管网改造和节能降耗等工作。
要高度重视城镇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保护水环境水生态。水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减少排放。要积极推进再生水的利用,把污水处理目标,由达标排放转变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城镇排水和水环境管理的交接点是水的排放口。我们的目标是,要少排放,通过节水和水的重复利用,减少废水的排放量;要少污染,通过污水处理削减污染物,使排水水质达到水环境容量的要求。当前要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污水管网的配套和完善,切实解决污泥二次污染问题,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和质量。要把这一理念和目标落实在供水排水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真正为水资源节约和水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要确保城镇供水安全,尤其要确保水质安全,真正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在实处。要积极创造条件,推行《城镇供水水质标准》的全面贯彻执行;加快供水设施工艺改造和完善;推进管网改造;强化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建立供水水质督查体系;加强政府监管;鼓励公众参与和监督。完善并落实城镇供水的应急预案,防范水源污染突发事件。要清醒认清水污染面临的严峻形势,总结松花江、北江等水污染事件的经验和教训,建立应对水源污染的技术体系,全面提高供水系统安全保障能力。
加强城乡统筹,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城乡差距直接体现在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目前农村集中供水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普遍缺乏,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仅为45%,全国还有3亿农村人口的饮水达不到安全饮用水标准。要区分农村所在地域,加强农村供水设施建设和推进城镇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服务向农村延伸并重。要打破城乡分割的状况,推广区域供水、污水处理的经验和做法,鼓励设施共建共享。要研究开发适应农村特点和农民需要的供水、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改善农民生活条件。要充分发挥城镇供水、污水处理设施、技术、资金和人才优势,鼓励企业支持农村,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
三、搞好自身建设,切实发挥协会作用
中央明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在中国建筑业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我就国家对在新时期新阶段行业协会如何有效发挥作用的要求,谈了协会的改革与发展问题。强调协会的改革发展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应有内涵,是深化投资和建设体制改革的现实要求,是企业增强创新能力的信息平台,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须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市政公用事业相关的行业协会也应当从上述几个方面结合行业特点,来认识和领会深化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增强改革的自觉性。
要探索符合自身行业特点的协会工作规律。现代社会政府和企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在不同的层面负有共同的责任,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市政公用事业相关行业具有自己的特点。一是具有自然垄断性。通过竞争确定特许经营企业,经营期内没有竞争,一个城市里往往一个骨干地位的经营企业。二是具有地域性。经营企业主要在一个地区,经营者可以变动,经营的设施基本不变,改造周期较长。三是涉及资源环境的行业。产品或者服务都直接涉及能源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保护。四是具有公益性。提供的是满足公众基本需要的社会性产品。这些决定了协会开展工作要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要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要有利于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众的合法利益,要有利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要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建立健全行业诚信体系,更加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更加重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增强社会责任感。开展行业服务,不仅要反映行业企业的诉求,也要突出给企业提供同行业不同企业的业绩(如成本、价格、质量、环境等)的比较和评价信息,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相互学习和借鉴的机会,督促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同时,更加关注消费者的诉求,指导督促企业重视和维护消费者的利益。重视推进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不断提升行业发展水平。协会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针对行业特点努力探索工作的规律性,努力提升行业总体服务水平和行业形象。
要完善制度和机制保障协会健康发展。行业协会作为自律性组织,能否真正做到自律,关键靠制度,用制度来管人管事,要靠制度作保障。要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协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严格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发挥党员特别是协会领导成员和秘书处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要注意选拔政治上可靠、业务上过硬的干部,充实到协会秘书处领导岗位,努力建设一支年轻化、专业化、职业化的队伍,不断提升为会员服务能力。要加强干部政治和业务学习,建设一支政治觉悟高、思想作风正、热爱协会工作、事业心强的队伍;要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决策程序,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建立并完善会议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考核奖惩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保证协会正常运转,推动行业改革发展和协会自身改革发展。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同时”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搞好党风廉政建设。要根据行业的特点和企业的实际需要,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协会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同志们,新的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的组建,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我相信协会的领导班子将带领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和其会员,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是求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善于总结和组织交流各地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问题,积极引导企业诚信服务,支持各地稳步推进供水排水行业的改革,带动市政公用事业的改革;稳步推进协会自身改革,带动市政公用事业相关行业协会改革,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