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湖泊

湖泊定义为“四周陆地所围之洼地,与海洋不发生直接联系的水体”,可以理解为由两个因素构成,一是封闭或半封闭的陆上洼地,一是洼地中蓄积的水体。湖泊是一个自然综合体,是由湖盆、湖水、水体中所含物质—―矿物质、溶解质、有机质及水生生物等所共同组成的自然综合统一体(自《中国湖泊志》)。
中国湖泊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全国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共有2943个,总面积达8.45万平方公里。此外,还有数以万计的人工湖泊(水库)。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湖泊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保护力度,取得明显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湖泊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依然存在诸多矛盾。(右图为世界最大的湖:里海(Caspian Sea))
more湖泊问题
问题一:湖泊萎缩 水体干涸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大于10平方公里湖泊中,干涸面积4326平方公里,萎缩减少面积9570平方公里,减少蓄水量516亿立方米
在过去的50年间,拥有近3000个天然湖泊的中国已减少了约1000个内陆湖泊,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详细]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乍得湖的面积在1963年时为2.5万平方公里,而到2001年时已减少为不到1500平方公里。按照这个速度继续下去,乍得湖可能在20年后消失。 湖水的减少不仅造成产鱼量下降了60%,还导致牧场退化、动物饲料短缺、牲畜减少以及生物多样性缺失。[详细]
从约古宗列黄河正源一路向东,就来到了星宿海、扎陵湖和鄂陵湖,这是黄河的三大主水源。12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星宿海所在地时,发现这个过去在当地人看来非常大的星宿海,如今已成为一个个的小水面,很多小湖泊甚至已经成为小内陆湖,与外界的水系完全断绝了联系,不再与黄河相连,也不再为黄河供水。[详细]
1234湖泊萎缩案例
据文献记载,自1908年以后的95年中,青海湖水位下降了约13米,湖面面积缩减了700多平方千米。又据青海水利部门测量数据,青海湖自1959年以来,平均水位每年下降12厘米,湖平面降低了3.5米。水位下降最快的2000年,1年内下降了21厘米。以这样的速度,青海湖年平均减少湖水4.36亿立方米,正在从单一的高原大湖分裂为“一大数小”的湖泊群。
在咸海全盛时曾是中亚第一大咸水湖、世界第四大湖,面积将近7万平方千米。在1960年,这个咸水湖的面积是6.8万平方千米,是一个大湖;在1998年,已经缩小到2.9万平方千米,并且被分割成了两个小湖;而到了2004年,就只剩下1.7万平方千米了,成了由3个小湖组成的湖群。到了2007年,3个小咸海的面积综合只是咸海极盛时的10%。
专家估计死海在2050年就会干涸。这个世界上盐份最高的湖泊,其表面水平正以每年1米的速度萎缩。阿拉伯和以色列的政治冲突,阻碍了防止死海急速萎缩的措施,让事情没有及时得到补救。前约旦河谷管理局的高级官员Dureid Mahasneh说:“死海可能会变成一个小池塘,这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且事态非常严重。可惜现在却没有人作出任何补救行动。”
问题二:水体污染 富营养化严重
根据《2008年中国水环境状况》的数据显示,28个国控重点湖(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4个,占14.3%;Ⅲ类的2个,占7.1%;Ⅳ类的6个,占21.4%;Ⅴ类的5个,占17.9%;劣Ⅴ类的11个,占39.3%。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在监测营养状态的26个湖(库)中,重度富营养的1个,占3.8%;中度富营养的5个,占19.2%;轻度富营养的6个,占23.0%。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2009年年会于2009年11月30上午在北京召开,国家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会上介绍,在我国重点湖泊中,39.3%是劣质水体。[详细]
过去30年内,在我国被污染的湖泊面积已从最初的135平方公里激增至1.4万平方公里,被污染的湖泊类型也从城市小湖泊发展到一些大中型湖泊。[详细]
审计署日前发布审计调查结果指出,内地“三河三湖”(淮河、辽河、海河;巢湖、太湖、滇池)水污染防治历经6年,投入资金910亿元,虽有一定成效,但整体水质依然较差─淮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49.2%的断面水质为劣五类,巢湖平均水质为五类,太湖、滇池平均水质仍为劣五类。[详细]
问题三:生态功能严重退化
湖泊生态功能严重退化。一些地区对湖泊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破坏了湖泊生态系统平衡,导致湖泊生物多样性锐减,湖区植被衰退,湖周土地沙化,湿地严重萎缩,湖泊系统急剧退化,严重威胁着周边地区生态安全。
问题四:湖区防洪能力依然偏低
湖区防洪能力依然偏低,特别是受河道淤积、城镇及圩区面积扩大、河湖面积减少等因素影响,防洪减灾的难度进一步增加。今年汛期太湖最高水位达到4.23米,是近10年来最高,杭嘉湖平原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
对策与行动
八项行动
《武汉宣言》根据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讨论结果,建议各国政府、社会团体、企业、水资源使用者和提供者等所有利益相关方采取以下八项行动:
——制定并实施让湖泊休养生息的战略,包括采取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在湖泊流域促进可持续的产业发展;大量减少入湖的点源和面源污染。湖泊休养生息这一战略是发展中国家治理湖泊污染、防止生态退化的有益探索。
——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湖泊治理的重要目标。
——面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政府、社会和私有部门应开发创新经济手段,为实现湖泊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增进包括政府、社会团体、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积极鼓励公众参与,共同致力于环境保护,维护生态服务功能。
——创新湖泊治理理念,开展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技术研究,鼓励并实行多学科的技术创新来促进生态修复。 [详细]
指导思想

·从流域入手,保护湖泊;
·优化规划,综合治理;
·实行总量控制,减少入湖负荷;
·保护优先,合理开发;
·治理管理并重。
详情请参照《湖泊污染控制技术指南》
more经验及对策
2008年初,胡锦涛主席从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提出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使休养生息成为中国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国家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上作了“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专题报告。[详细]
昆明市副市长王道兴在第四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总结了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治理的六大工程措施。[详细]
·黄民生:城市河湖污染控制与功能合理利用——理念、方法和实践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黄民生在第四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上展示河湖污染控制的一些感悟。[详细]
环境保护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赵华林提到,在“十一五”剩下的一年多时间里,为了促进包括湖泊水体在内的环境质量改善,我们要进一步抓紧抓好污染减排工作。[详细]
编者观点
作为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地,湖泊这一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宝库”,在过去数十年间不堪重负,萎缩、污染严重。湖泊水面萎缩、水体干涸、水质恶化等问题十分突出,湖泊管理与保护正面临四大严峻挑战。充分认识到湖泊现状,并对湖泊问题予以分析,对湖泊治理经验进行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我们对湖泊的关注,才能使湖泊问题更受重视,让我们一起共同关注湖泊、珍爱湖泊、保护湖泊,促进湖泊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湖泊的和谐发展,让湖泊更好地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