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4日气象干旱监测图

最新天气预报

云南:14~16日,云南东部和南部有1~5毫米的降雨。

贵州:13日到15日,贵州省各地阴天有小到中雨;16日到17日,全省各地阴天到多云,省的西部和南部地区有分散阵雨,各地气温回升;18日到19日,全省各地有一次降雨天气过程。

四川:15日前后,川西高原南部有1~5毫米降雨。

广西:14~15日和21~23日,广西将有两次降雨过程。将对广西旱情起关键作用。

最新旱情

西南大部分旱区旱情持续 5省市受旱面积1亿亩

4月以来,我国西南地区出现了几次弱的阵性降水过程,降雨总量不大且分布不均。由于基本没有形成有效径流,水利工程蓄水仍然严重不足,人饮困难程度有所加重,旱情呈发展态势,抗旱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专家称大旱6月或解除 届时将重点防汛

专家预测:“6月份降雨量可观的话,昆明的大旱就会解除。到时,工作的重点又将变为防汛了。”

>>查看更多最新消息

旱情概括

主要受旱区域:截至4月8日,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1.01亿亩,占全国的84%,作物受旱7907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197万亩。有2088万人、1368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重庆 34个区县出现旱情 94万人和42万牲畜临时饮水困难

四川 13个市(州)71个县、市(区)受灾 受灾人口828.8万人,184.9万人饮水困难,全省138.2万群众需救济

云南 滇中、滇东、滇西东部的大部地区旱情为100年以上一遇 700万人饮水困难,缺粮人数也达到700多万

贵州 84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 受灾总人口1728万人,有557万人、26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广西 77个县(市)发生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其中特旱8个,重旱21个,中旱12个。 218.12万人、111.1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旱情成因

水土保持与生态水文学专家、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穆兴民认为,当前西南旱灾既是天灾,更是人祸。穆兴民指出,气象干旱是客观因素,但人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当开发矿产资源,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甚至土地石漠化,生态水文地质环境受损,水利水保工程匮乏以致年久失修,是大灾发生的几大直接诱因。...

深度揭秘:反思云南干旱的幕后“元凶”

从科学的角度上讲,我们可以把这次百年大旱归纳为一次“概率事件”:一场在历史中随机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不过当我们一步步靠近这次干旱的谜底时,发现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除了科学以外,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探究和反思。

水利专家解读西南大旱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我倒觉得可能最大的,最重要的警示,就是我们确实得依靠所有发达国家普遍的经验,就是要靠能够存蓄洪水,调节水分布不均。

引“水”到灾区之思考:水资源开发过度?

因此,也许我们该反过来想,西南干旱的原因,不是水资源开发不足,而是水资源开发过度。因为道理很简单,如果水在世界上是自由蔓延的,那么它们就会有互相支应的能力。

应对措施

很多先进国家在抗旱、节水、减灾以及发展农田灌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技术水平较高,成效较为明显,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一是大力建设节约用水的制度和法规。二是建立完备的农业节水灌溉体系。三是完善灾害保险。四是重视水利科学研究。

马柱国:像关注能源一样关注水资源

尽管我们现在还无法知道未来10年会怎么样,但还确实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当前的降水趋势会有所改善,此次大旱确实使人们感受到了关注环境变化、重视科学、关注水资源科学调配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人们要节约用水、科学用水。水资源和能源一样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大旱之年思治旱:“节水、找水、保水”方为对策

连日来,记者采访了水利、气象、农业、林业等方面的专家,了解各界对应对干旱的思考,从各个角度解析治旱的可持续性。

世界各国应对干旱,农村优先用水

翻开世界地图册,可以看到全球干旱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澳大利亚、非洲、北美西部和南美西部,约占陆地总面积的35%,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不同程度地遭受着干旱的威胁。为了生存,各国都在想办法,关于如何涵养水资源并抗击旱情的探索和实践从未停止过。

长效节水

水龙头里丰沛的水供应,可能让城市里很多人对干旱缺水并没有感觉,但事实上天津的人均水资源量16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十五分之一。节约保护、开发利用水资源一直是天津城市建设和生活的主题,也正因此诞生了众多天津式的水资源开发项目。缺水会影响一座城市,却也会重新塑造这座城市的产业、观念与生活方式。

“西南旱灾”的启示不应仅止于“抗旱”

把节水,高效利用水资源真正转化在生产流程中,转化在人们的生活习惯中,或许是解决水资源之痛的必由之路。封堵“跑冒滴漏”更应成为迈向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第一步。但愿,人们不必等到旱灾来袭,水资源紧缺的时候,才后知后觉的想到节水,并仓促应战。

推广使用中水对抗水危机

我国水资源匮乏,而市政用水量很大,如果都用自来水是对优质水的浪费,在这方面中水利用有很大空间。据有关研究资料,如果把中水管网延伸到民用建筑中,居民区总用水量将节省30%~40%,住宅可节水70%。

节水——小举动背后的大意义

千万不要忽视身边的节水“小动作”,要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从身边小事开始渗透节水意识,提倡节水行为,就会有更多的水在大旱到来之际被“输送”到最需要它的地方,对于不经历大旱的人们来说,节水,是最实际的抗旱保收之举。

图说抗旱

西南特大干旱促使四川提速建造川南都江堰

女司机管艳自费为受旱村庄送水一个月

云南乡村学校学只能到河里或几近干枯的井里打些浑浊水来解渴

美丽的云南,如今整座山都一片枯黄

贵州晴隆政府引水到地头 旱区灾民有盼头

“90后”新兵“保民生、保饮水、保生产”抗旱一线砺兵忙

温家宝考察贵州指导抗旱救灾:团结一心抗旱灾

云南宣威利用废矿水源开展春耕

网友观点

我很痛心,其实云南的干旱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环境的恶化。看看滇池的水质,看看玉龙雪山的雪线,曾经的彩云之南已经成为垃圾场!地质地貌是一个方面,气候也是一个方面,但绝不是决定性因素。说道储水,水窖是一个好办法,但是这是杯水车薪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农业用水短缺的问题,我认为不应该在澜沧江上兴建那么多的大坝,下游的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了,造血能力已经大打折扣。怎么进行正常的自然循环?人类是到了反省的时刻了……希望大家的意见能够引起高层的一点关注别让2000年前汉武帝命名的彩云之南就这样成为人类的修罗场——网友 Lemontree

不管怎么样,希望云南很快度过旱灾!以后的话,不管是不是容易旱灾的地区,都应该注意节约用水,循环用水,保护水资源!——网友

虽然自然因素也有,但是如果人为不利那也是长久积累下来才会造成现在的情况~云南很多地方还需要学习啊。——网友

点击加入讨论

专题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