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观点:长期以来,中国的环保领域一直存在一个矛盾,一方面环境污染事故频频发生,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另一方面,环境相关处罚手段(如罚款、限期整顿、补交排污费等措施)有限,未能击中违法企业要害,环境相关执法(如环评审批、“三同时”制度的履行等)也因为各方面因素不能执行到位,污染行为屡禁不止,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加剧!在这个过程中,环保部门、地方政府、公众各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如何才能调动各方力量,真正实现环保领域的和谐的、法治的、健康的发展?如今,环保总局、地方政府频频出招,能否实现预期效果?

环保总局篇

中国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终归还要靠法律和制度,而国家环境保护部作为统筹环保问题的最高管理部门,他们的行动是环保领域的风向标,也是地方政府行动的引导者和监督者。环保总局如何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如何针对一些突出问题、老大难问题、疑难问题等展开行之有效的整治,对实现中国环保领域更加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期待看到环保部门的铁腕。

地方篇

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然而为什么很多地方总是有遗漏的、被忽视的环境污染?很多严重的环境污染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日趋严重,究其原因,不外乎有这些方面:有的企业见利忘义,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大肆违法排污;有的政府官员不顾国家法律法规,为污染企业的产生、生存与发展当“保护伞”……

社会篇

环保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公众是其中最大的利益关系者,应该对环境状况、周边企业的排污情况有绝对的知情权。环境信息是政府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开环境信息,才能使公众全面了解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决策和规划,准确把握地方政府在保护环境方面的措施和实施进程;才能有效防止某些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等公共事务方面的长官意志和权力滥用;才能发挥媒体和社会的力量及时对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和纠偏。